第一篇:小纸片的控(更多请你搜索:wWW.)诉
国旗下的讲话
各位老师,同学:
大家好!今天我们要谈谈纸的话题.在这之前先给大家讲个故事.名字叫《小纸片的控诉》.
"我要控诉人类!"一个愤怒的声音回响在地球生物法庭上,"我要控诉人类!"这一个声音又响起来了."肃静,肃静!有什么冤屈,慢慢道来!不要激动."地球妈妈庄严到坐在法官的位置上,神圣的说."哇!妈妈们啊!"一个小纸片哇的一声哭起来了,"到底是怎么一回是,快快说!""我的妈妈是森林!我要控诉人类毫无止境地用纸,使我的妈妈不断的死亡!原来覆盖地球的森林妈妈中的80%已经被终伐,碎化或其他形式的退化,1990-1995年之间,森林减少5600万hm2,发展中国家净损失6500万hm2,仅在1980-1990年间,6200万hm2的天然林从拉美消失(我妈妈--森林面积6%),这是那些年全球最大的森林损失.1990-1995年,我每年失去森林妈妈580万hm2(faostat1997).1990-1995年,纸片家族共失去5600万hm2森林妈妈.发展中国家损失森林6500万hm2,伐木毁灭了1/3的森林!真是可恨!1969-1975年,住在巴西中西部和亚马逊地区的森林妈妈被毁掉了11万多平方公里,巴西的森林面积同400年前相比,整整减少了一半.
地球上宝贵的热带林由1981年起以每年1700万公顷的速度减少.每年有相当于日本一半的面积,每分钟相当于15个甲子圆棒球场那么大的森林消失.100年前这个东非国家的森林覆盖面积占国土面积的45%,而目前仅剩下20%,平均每年减少5万公顷.这多么令我们纸片家族痛心和愤怒啊!地球妈妈法官和各位陪审团们听的泪流满面,一个劲的指责人类!地球妈妈深有感触的说;"人类太贪婪了!我给他们了许许多多,而他们给我的却是肮脏的面容!如果他们再这样下去,会得到报应的!"
"好了!这次小纸片胜诉!如果人类再有这样的行为,我们就全员出动,把人类赶出我们地球这个的家园!"
孩子们,听了这个故事你们有什么感受呢
关于纸,我想大家都很熟悉吧.纸的发明,在人类历史上所起的作用是无论如何强调也不会过份的.大家都知道:科学进步的传播和积累都离不开纸,纸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在纸还未发明之前,甲骨,竹简和绢帛是古代用来供书写,记载的材料.但由于西汉的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甲骨和竹简不能满足发展的需求,从而促使了书写工具的改进.在新的客观形势要求下,蔡伦的出现便为造纸术带来新突破.造纸的主要原料是麻类,树皮,竹子和稻单.麻类有大麻,苎麻,亚麻,青麻,黄麻等.树皮有青檀,桑皮,构皮等.竹子的种类较多,用得最多的是毛竹和慈竹.可是大家知道吗生产1吨纸需要木材0.875吨,煤0.5吨,水375吨,而我国又是个资源极其匮乏的国家,造纸需要大量的木材,我国现有的森林覆盖面积仅为国土面积的13%,人均占有森林面积只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17.2%,居世界第119位,与国际平均水准相距甚远,为此不得不大量依赖进口.而生产纸浆,则需要耗费大量能源和水资源,所以历来纸浆被称为:"耗能大户,耗水大户,排污大户".同时我国也是水资源贫乏的国家,人均占有水量仅2340立方米,在世界排名第88位,被列入世界12个贫水国名单之中.
在生产纸的过程中还会造成35%的水污染,也就是生产1吨纸张后会产生131.25吨的污水.在生产纸的过程中,使用氯气漂白,对地球上空的臭氧层造成极大的损害.过去30年南极上空的臭氧层已减少近一半,出现了一个大大的空洞.由于臭氧层变薄,紫外线的照射增加,使皮肤癌患者和白内障患者大大增加,也使粮食作物减产,海洋植物功能低下,从而有可能引发整个生态系统危机.
如果我们每人节约l张16开的纸,全国约有1.3亿个小学生,就可以节约1.3亿张纸,而l千克16开的纸大约是400张,这样全国小学节约的纸就有:1.3亿÷400=325000(千克)=325吨,它可以节约284.4吨木材,165吨煤和121875吨水.
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生活中存在着大量浪费纸张的现象,它对我们人类的生活环境已经造成了很严重的影响,甚至危害了人们的生活.因此,我倡议全校同学都行动起来,我们也组成一个个节约用纸的"一张纸"小队.让我们节约用纸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切切实实的为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妈妈尽一点点力!
第二篇:一张小纸片
《一张小纸片》
旁白:为了迎接省文明县城的评比,明天下午,省领导将来检查。今天下午,学校将进行大扫除,放学后学校将进行检查。——放学后~
一班长(一种荡气回肠的语气):远看泰山黑乎乎,上边细来下边粗。如果把它倒过来,上边粗来下边细??(头看地)。哎呀呀呀??“介细”(这是)什么啊,这是,介难道就是传说中的小纸头? 让我仔细观察一下,嗯~,据我多年目测经验,这张纸头1/4在我们班3/4在他们班,所以说这张纸应该是他们班的,(用力得把纸头吹到了2班)。
二班长:天上出现一闪电,好像玉帝要抽烟。如果玉帝不抽烟,为何又要一闪电。咱们班的包干区,咋一看很干净,仔细一看比咋看还干净,(边说边把纸踢到了一班)。
老师:头可断,学校卫生不能乱,血可流,地上不能有小纸头。
二班长:老师!急忙把椅子搬到老师那,噗! 噗!(把口水吐到椅子上用力擦着),老师您坐,
老师:这??
二班长:您还嫌不够干净?噗!(刚要擦)
老师:够,够??(然后痛苦得坐到上面)哎呀~那个,(指着那张纸头)呈上来让我瞧瞧。
二班长:一班包干区的,您说他们这是怎么回事,这么大张纸头都没看见。(二班长边说一班长上)一班长:刚才那张纸不放心,会不会让风吹到我们班来拉?不妙,老师和一班长都在。good morning~~~
二班长:“咯”你妈个头啊你,都晚上了还good morning,分明没把老师放在眼里。
一班长:没错,我就没把老师放在眼里,老师是放在我们心里尊重的??二班长:嗯?就你那模样还把老师放在心里,别玷污老师了你。
一班长:你觉得你那模样长得比我聪明是不?
二班长:要不咱们试试!(把纸片摔到地上)
一班长:试试就试试!
二班长:好,我说一句话,你把第一个字学上来就行啦!
一班长:第一个字?第八个字都没问题。
二班长:磨心山下。
一班长:磨
二班长:岱山中学。
一班长:岱
二班长:高二六班
一班长:高
二班长:我和你智商谁比较低?
一班长:(镇定的回答)我
二班长:我和你智商谁比 ……此处隐藏3172个字……周围的空气会变热,于是流动起来,热空气向周围扩散,于是纸片就被气流推动旋转起来。有时,手靠近
纸片时,纸片不会转动,是因为现在的气温还比较高,和人的体温相差不是很大,如果在寒冷的冬天,把手放到纸片旁边,就能加热空气,让流动的空气使纸片转动,但如果体温和环境温度差距不大,那就很难了。
失败是成功之母,我在失败中吸取了教训,终于获得了成功,验证了书本上的理论,学到了新的知识。
第五篇:控诉暗夜
控诉暗夜,呐喊黎明
——读巴金《寒夜》有感
《寒夜》写1944年冬季到1945年底,一个重庆小职员的生活。小说里写的就是这样一个家庭:两个善良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两个上海某某大学教育系毕业生靠做校对和做“花瓶”勉强度日。不死不活的困苦生活,增加了意见不合的婆媳之间的纠纷。夹在中间受气的又是丈夫又是儿子的小公务员默默地吞着眼泪,让生命之血一滴一滴的流出去。这便是国民党统治下善良的知识分子的悲剧,悲剧的形式虽然不止这样一种,但都不能避免家破人亡的结局。
本书写一个渺小的读书人的生与死,汪文宣,一个患肺病死的小公务员。他是个忠厚老实的旧知识分子,在大学里念教育系时,“满脑子都是理想”,有不少救人济世的宏愿。可是他在旧社会里工作了这么多年,地位越来越低,生活越来越苦,意气越来越消沉,最后变成一个胆小怕事、见人低头、懦弱安分、甘受欺侮的小公务员。然而困难苟安的生活并不能维持多久,他终于害肺病,失业,吐尽血,失掉声音痛苦地死去。
曾树生是汪文宣的妻子,从前也是有理想的。为了生活,为了避免吃苦,追求自由和幸福,她甘心做“花瓶”。但同时她也是苦闷的,她追求自由、痛快和享乐,但那些追求也不过是一种逃避,她从来就不曾为这改变生活进行斗争。她不能改变生活,生活就会改变她;她不站起来进行战斗,就只有永远处在被动的地位。
汪文宣的母亲非常爱儿子,也愿意更这儿子吃苦,但这爱是自私的,她是一个自私而又顽固、保守的女人。他不喜欢媳妇,常常向媳妇摆架子,发脾气,两人经常吵架。这些只能使本来阴暗的生活更显得苦闷、绝望。汪文宣为此烦恼不已,这是无形的刀剑,一点点的绞割他的肉体和身心,使他一步步的走向死亡。
读小说时的我是苦闷的,忧郁的,烦躁的。作者写这样一个悲剧的故事,并没有给这些受生活压迫走进了可怕的绝路的人指出一条出路,没有一个主人公站起来为改造生活而斗争过。但作者就是想通过这些小人物的受苦来谴责旧社会、旧制度。他有意把结局写的阴暗,绝望,没有出路,使小说成为作者所谓的“沉痛的控诉”。控诉蒋介石国民党,控诉这个反动政权的统治,和这个统治下的黑暗。
小说中的三个主要人物值得同情,但也有可恶的缺点。他们彼此相爱,却又互相损害;他们都在追求幸福,可是反而努力走向灭亡。这是为什么呢?难道三个人都发了狂?不,三个人都没有发狂,他们都是不由自主的,他们的一举一动都不是出于他们的本心。快要崩溃的旧社会、旧制度、旧势力在后面指挥他们。他们不反抗,所以就做了牺牲品。旧势力要毁灭他们,他们不想保护自己。其实他们并不知道怎样才能保护自己。这些可怜人!
作者虽不赞成他们安分守己,忍辱苟安,但他写这部小说就是想说明:好人得不到好报。他的目的无非是让人看见蒋介石国民党统治下的社会是个什么样子!他在替那些小人物伸冤
《寒夜》通篇都是忧郁感伤的调子,读起来恰似一本悲观、绝望的小说,但《寒夜》的发表明明是在宣判旧社会、旧制度的死刑。蒋介石国民党的统治已经彻底溃烂,不能再继续下去。旧的灭亡,新的诞生;黑暗过去,黎明到来。这不是一本悲观的书,它是一本希望的作品,黑暗消散不正是为了迎接黎明!夜里确实有着彻骨的寒冷,但黑夜来临,黎明还会远吗?
巴金写小说是在战斗,同那个社会的黑暗和不公战斗,与“全天在零度以下,两天来收路尸一百多具”的恐怖现实战斗。读《寒夜》像是在做一个噩梦,读完,梦醒。虽然苦闷、寒心、后怕,但它确实只是一场梦。因为我们已经进入了新社会,这样的噩梦已经永远、永远的消失了。暗自庆幸,也真诚期许:这种梦是彻底地消失。
暗夜中的活剧
——读茅盾《子夜》有感
文学是时代的反映,《子夜》也不例外,而且是这其中的典型。在中国,《子夜》可算文学革命后产生的第一部表现社会的长篇小说。
《子夜》写了以一九三零年春末夏初为时代背景下的中国社会现象,但因为健康原因,作者在本书中偏重于都市生活的描写,但全书仍对当时的社会有着全景式的展示,有着极为重要的社会史价值,甚至超越它在文学史上的价值。
《子夜》中以吴荪甫为代表的企业家,雄心勃勃,本书以他们想将在帝国主义铁爪下的民族工业中挣扎出来为主线,纵横交错,反映了当时中国的悲惨处境及中国社会关系和阶级关系。
小说把握住了典型环境,创造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吴荪甫。他是中国无数民族资本家的代表,他一向自信、果断、坚决。他有着壮大自己的事业,同时实业救国的梦,并为此积极的努力。但事情的发展却让他这个一向自信的人,也表现出犹豫,急躁,无能。他有发展民族工业的伟大志愿,他向来反对拥有大资本的杜竹斋之类专做地皮、金子、公债;然而他自己现在却也钻在公债里了。现实的发展让他失望,几月来失败的事实让他怀疑,精神恍惚,同时他在社会上、家庭中的统治力已经崩溃,于是他拿起手枪犹豫,最后他和少奶奶去避暑去逃难。
吴荪甫的“创业史”即是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缩影。《子夜》中我们看到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困难重重,而这些困难又是因了当时中国社会上的种种矛盾和黑暗。有新文明和旧文明的矛盾,民族资本主义与封建势力、帝国主义的矛盾,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以及各股势力内部之间的矛盾斗争。这些矛盾是错综复杂的,民族工业在这样的环境中不得发展,说到底,还是因为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背景如乌云一般压在民族工业发展的上空,阻断了民族工业发展的光明前途。
《子夜》不仅仅是一部小说,更是当时中国黑暗社会中的一部活剧。子夜里充满了黑暗和恐怖,唯有等暄红的朝日从东方升起,驱散这子夜的黑暗与恐怖,才是民族工业的出头之日。黑暗的现实在召唤光明,我们要实现经济的独立、富强,必须实现民族的独立,反对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
站在历史的高度,我们无需再对某某妄加评论或指责。回望那段历史中的人和事,必须首先想到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受到剥削的工人是可怜的,于是他们奋起反抗,可这又直接打击了民族工业。工人和那些资本家们都是受害者,在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的联合压迫下,资本家加强对工人的剥削也是出于无奈。在这里我并不是说,资本家剥削工人是应该的,只是想申明,对那段历史中的时事件,我们需历史的看,任何事情都不是简单的对与错能说得清,道得明的。
《子夜》是作者生活经验和分析社会现象基础上的杰作,除了民族资产阶级,本书也对买办阶级、投机分子、土豪、知识分子、共产党、帝国主义、军阀混战等进行了描写,提出了许多问题,主要如工业发展问题,工人斗争问题,对这些问题的思考至今仍有着现实意义。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