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位教育家》读后感——学习陶行知事迹有感

时间:2024-12-19 16:20:01
《六位教育家》读后感——学习陶行知事迹有感[此文共2167字]

        品读好书  共铸师魂

《六位教育家》读后感——学习陶行知事迹有感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不仅要具有广博的知识,还要有高尚的道德和创新的理念。通过阅读《六位教育家》,学习了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有关事迹,自己作为教师从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那里学到的东西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陶行知先生的一生是奉献的一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正是先生一生的写照。陶先生为了要使全中国人民都受到教育,他毅然脱下西装革履,抛弃大学教授的优裕生活,穿上布衣草鞋,奔赴乡村,为中国最底层的劳动人民从事着他最神圣的教育事业。他的奉献精神为后人投身教育事业提供了一种巨大的精神动力,激励着一代代热血青年为实现陶先生的未竟目标而不断奋斗。

  爱就意味着奉献。从古到今,教育在人们眼中都是充满无私奉献精神的神圣职业。从物质财富上看,教师是清贫的,但在精神上,他们却是富有的。作为一名教师,如果没有崇高的理想和为祖国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是不能担当培养人才、造就人才的重任的。在知识竞争的时代里,我们尤其要向陶行知先生学习,以一种奉献的精神提升自身的职业道德。

二、朴实崇高的育人目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教人怎样做人的人,首先自己要知道怎样做人。教师工作有强烈的典范性,为人师表是教师的美德。教师以身作则,才能起到人格感召的作用,培养出言行一致的人。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的一切。教师要严以律己、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教师要以自身之言行给学生以楷模之影响。青少年具有模仿性强、可塑性大的特点,师生关系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塑造与被塑造的关系,要求学生文明修身,自己就要讲礼貌,谈吐文雅;要求学生衣着朴素、大方,自己就要端庄、整洁;要求学生言行一致,自己就要说到做到;要求学生说话诚实,自己就要表里如一。动之以情、以情育人,晓之以理、以理塑人,导之以行、以行正人。
三、弥足珍贵的创造教育理念——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陶行知认为,创造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活力,是一个民族文化中的精髓。所谓创造教育,即是培养民族活力的教育,是培养学生独出心裁能力的教育。他说汗干了,血干了,热情干了,僵了,死了,死人才无意于创造。只要有一滴汗,一滴血,一滴热情,便是创造之神的行宫,就能开创造之花,结创造之果,繁殖创造之森林陶行知先生认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所以,陶行知创造教育的概念,就是把行和知、手和脑统一起来,培养学生独出心裁的教育。

早在上世纪二十年代,先生就提出了教学做合一的主张,他说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为教,学也不成为学。他还说中国教育之通病是教用脑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脑,所以一无所能,中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手脑联盟,结果是手与脑的力量都可以大到不可思议因此,手脑双挥是陶行知创造教育的精髓。他曾经说过:人生两块宝,双手和大脑。用脑不用手,快要被打倒。用手不用脑,饭也吃不饱。手脑都会用,才算是开天辟地的大好佬。这是他创造教育的目的的集中体现。

 陶行知以开拓创新的勇气,细心探索的科学态度,投身于教育教学实践之中,创造了一系列创造教育的原则和方法。陶行知认为,教育者要启发培养儿童的创造力,首先真诚地与孩子生活在一起,了解儿童,发现儿童的创造力,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他提倡的教学做合一实际上就是理论联系实际。教学中,教师必须贯彻理论与实践结合和学以致用的原则,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启发引导,因材施教。他提出了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

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及实践是创造教育研究领域的瑰宝, 对于我们今天的教育教学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四、符合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不要教死书不要死读书

陶行知认为旧教育在教学方法上存在着种种弊端,其主要表现是教学领域中存在重教太过教学分离等主观主义痼疾。这种主观主义的特征是教学过程被演化成简单的告诉与被告诉的过程。教师只知道自己做自己的教授,不管学生能否接受,只知道反复地一味灌输和强化作业。于是乎出现了先生只管教,学生只管受教,好像是学的事体,都被教的事体打消了。论起名字来,居然是学校,讲起来却又像教校。他尖锐地指出这是教与学的分离,并呼吁教学二者,实在是不能分离的,实在是应当合一的,两者分离是违背教学规律的,其弊端最终表现为一来先生收效很少,二来学生苦恼太多。陶行知指出教学方法必须革新,用新的教学方法取代旧的教学方法。

陶行知曾经说:不要教死书不要读死书,提倡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他说: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的责任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学校必须给学生注入生活的动力、活力,使他们能够单独或共同去征服自然,改造社会。

他认为:教育中要防止两种不同的倾向:一种是将教与学的界限完全泯除,否定了教师主导作用的错误倾向;另一种是只管教,不问学生兴趣,不注重学生所提出问题的错误倾向。前一种倾向必然是无计划,随着生活打滚;后一种倾向必然把学生灌输成烧鸭。在教育教学当中,陶行知非常重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要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要充分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结合起来,才能做到教和学统一,成为一体。实现教学。他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自觉地学习,有主动的追求,要求教师使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他说:学生的生活,学习,倘都能自动,则教育之收效定能事半功倍。所以我们特别注意自动力之培养,使它贯穿于全部生活工作和学习之中。

     总之,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教育是万古长青的事业,教师的任务无尚光荣,因此,我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开拓进取,努力工作。

《《六位教育家》读后感——学习陶行知事迹有感[此文共2167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