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安全饮水保障面临“六大问题”
马龙区水资源总量6.896亿立方米。目前,全区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为3600立方米,虽高于全市2672立方米的水平,但远远低于全省水平,仅占全省的60%左右。仍属于资源性、工程性、水质性缺水的地区。2006年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以来,通过近10年的努力,共完成总投资6923.16万元,其中,完成中央投资4031.29万元,省级配套501.05万元,市级配套151.1万元,区级配套91.95万元,建成集中供水工程395件,解决农村居民13.84万人,农村学校师生1.75万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在水利扶贫及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作中,马龙区紧紧围绕贫困村“饮水有保障,人力取水水平距离不超过0.8公里,年均降水量不低于800毫米的地区,每人每天可用水量不少于35L;年均降水量不足800毫米的地区,每人每天可用水量不少于20L”的标准,2016年以来累计完成投资572万元,巩固提升3.1万人的饮水安全(含贫困人口0.33万人)。
一、存在问题
(一)部分饮水工程老化严重。全区早期建设的饮水工程,设计标准低,设备陈旧简陋,日久锈蚀破损,漏损严重,冬季管道冻胀不通,管网运行多年,部分已经难以维持运行,给居民日常生活用水造成了影响。
(二)运行管理有待提高。部分已建成的农村水源井设计在生活区内,给饮水安全带来一定隐患。供水工程缺乏良性运行管理机制,村级日常管理不到位,部分村承包人管理水平低,缺乏设备养护维修技术知识,运行中出现问题,不能及时有效处理,造成了供水不及时或停水。还有的村供水时间管控不科学不合理,存在末端户吃不上水的现象。
(三)工程维护经费仍显不足。目前,全区还未建立起成本水价收费制度,水费收取由村委会自行制定,一些农民对有偿供水认识不足,水费足额收取困难。有部分村不向村民收取,费用由村集体承担,增加了集体经济负担,有些村按现有低价仍难以收取。水价没有达到供水成本,收取的水费大部分用于电费和管理人员工资,折旧费和维修费很难提取,待工程设备需要维修或更新时,村上束手无策。加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运管费用没有财政投入,影响了饮水工程的持续运行。
(四)巩固提升工程难度较大。随着农村街巷硬化和绿化工程的实施,管道铺设维修与已建成的水泥路、绿化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给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增加了难度,提高了工程成本,按照“十三五”改造工程以地方投资为主的投资政策,给地方财政带来了压力。
(五)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抗旱能力脆弱。例如,在今年的抗旱过程中,由于水源点及工程本身管护不到位等原因,致使农村安全饮水工程不能有效发挥抗旱作用,截至5月24日,全区持续的干旱已造成全区9个乡镇(街道)27个村委会、81个村小组、30146人、25309头大牲畜出现不同程度的供水紧张或饮水困难。其中,出水量或蓄水不足致使供水紧张的涉及17个村(居)委会、56个村小组、22936人、19369头大牲畜;水源点枯竭,致使群众饮水困难,但群众可到附近水源点挑水或者拉水的涉及14个村(居)委会、21个村小组、5757人及4419头大牲畜;水源点枯竭,且附近没有水源,已采取集中定点供水的涉及4个村(居)委会、4个村小组、1453人、1521头大牲畜。
(六)水利行业扶贫饮水安全资金匮乏。例如,2019年水利行业扶贫饮水安全计划解决71个自然村的饮水问题,其中,区扶贫办已安排329万元资金解决了47个自然村的饮水问题;区水务局已经争取资金170万元(其中巩固提升资金120万元,省级水利专项资金50万元),正在组织实施其余24个村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建设,估算下欠资金143万元。
二、建议
(一)有序推进人饮巩固提升改造工程。积极向上级争取资金,根据工程现状及供水情况按轻重缓急排序,分年度做好规划设计,按批复分年度实施。建议政府根据“十三五”规划,统筹设计,逐步改造升级,将饮水安全工程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合理布局,规范建设。
(二)强化工程运行管理。要建立和完善长效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制定详细的运行管理和日常维护细则,探索实行成本供水制度;要建立健全水费征收制度,合理确定水费标准,综合考虑受益农民的承受能力,实现以水养水,达到“自我维持、自我发展”的良性循环目的。
(三)落实工程维修养护经费。结合实际,可采取政府引导、适当补贴的办法,形成合理的水价。制定维修养护定额标准,采取多种方式,探索建立区级工程维修养护基金,健全资金专户管理制度,加强资金使用监管,促进工程良性运行。
(四)加大饮水安全宣传力度。通过广播电视、微信、微博、发放宣传单、召开村民代表会议等形式,积极宣讲国家有关农村饮用水安全方面的政策和法律知识,提高农民节约用水、有偿用水的意识,让农民明白安全饮水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争取群众自发地参与到保护水利工程的行列中来,保障农村饮水工程正常运行和效益显著发挥。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