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局上半年市场主体分析报告

时间:2025-04-07 08:37:05
工商局上半年市场主体分析报告[此文共10425字]

第一篇:工商局上半年市场主体分析报告

工商局上半年市场主体分析报告

围绕推进招商引资和建设提升办事效能和服务水平,充分发挥工商职能作用,有力地促进了我县市场主体健康平稳发展。本报告主要依据全县工商部门市场主体登记的统计数据汇总,分析我县市场主体的发展特点、状况、行业分布,现将市场主体发展数据分析如下:

一、全县市

场主体发展基本情况

(一)从市场主体总数看:截止6月20日,本县现累计登记市场主体1437户,比去年同期增加192户,其中企业(除外资企业)1016户,已登记企业中含国有企业53户,注册资本276079.5万元;私营企业1016户,已登记私营企业中含有限公司557户,占企业总数的39%;个人独资292户,合伙企业167户,注册资本213468万元;农民专业合作社211户,注册资金34702.5万元;个体工商户7586户,注册资金28062万元。

(二)从市场主体注册资本金总数看:我局为贯彻落实省局、市局出台“帮扶企业、服务企业”的各项政策措施,从“放宽注册资本、允许公司债权转股权、允许股权出质和股权出资登记”等各种措施,支持企业用活资产,拓宽企业融资渠道,真正解决融资难的问题。我市企业注册资金继续增长。截至6月20日,市场主体资金276079.5万元;比去年底增长77244.5万元;私营企业注册资本213468万元;比去年底增长42741万元;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册资金34702.5万元;个体工商户注册资金28062万元。

(三)从从业人数看:从业人员是经济与社会活动的主体,我县从业人员55544人。其中企业32531人,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2133人,个体工商户20140人。

二、市场主体发展特点分析

以提升工作规范化水平为重点,着力推进服务方式创新,促进各类市场主体健康发展,简化企业登记程序,放宽登记条件、缩短承诺工作时限,放宽中小企业市场准入领域,为各类市场主体搭建创业平台,营造全民创业的浓厚氛围。

(一)私营企业发展已成为我县主力军,持续稳定增长,实有户数1016户(含分支机构),比上年同期增加46户,比上年同期增长26%,注册资本213468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42741万元,比上年底增长19%。其中有限公司557户,比上年同期相比增长13%,注册资本157199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6%;个人独资企业292户,出资额37106万元;合伙企业167户,认缴出资金额18163万元。

(二)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快。今年,我局继续通过电视、报纸、横幅标语等媒体广大宣传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政策,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行政指导与跟踪服务,做到“扶上马,送一程”,以促进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有序发展。截至6月20日,我局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有211户,出资额34702.5万元,成员总数2133人。

(四)国有企业户数与注册资本发展缓慢,截至6月20日,内资企业210户,注册资金28909万元,其中国有企业53户(其中企业法人7户),注册资金9698万元;集体企业79户(其中企业法人50户),注册资金3132万元。内资公司51户,占内资企业实有户数24%。注册资本14192万元。集体企业总数比上年同期减少10户。在现有的形势下,集体企业登记户数较少原因:随着我市国有、集体企业改革步伐不断加快,一些国有、集体企业改制为私营企业,退出公有制领域,导致国有、集体企业逐年减少。另外,少数国有、集体企业因设备老化、工艺落后、生产成本高、债务沉重等问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逐步被淘汰。

三、全县市场主体发展的主要趋势

我局为贯彻落实省局、市局出台“帮扶企业、服务企业“的各项政策措施,放宽中小企业市场准入领域,鼓励中小企业盘活存量资本,开展股权出质、股权出资登记,落实收费减免政策,支持企业用活资产,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帮扶企业。

(一)公司已成为企业发展的主要形式。随着国有、集体企业改制工作的逐步推进,以公司制企业形式为主的现代企业制度已经形成,有条件、有实力、有长远目标的投资人都将选择设立有限责任公司。我县实有有限公司557户,占企业总数的55%,注册资本157199万元,个人独资企业292户,出资额37106万元;合伙企业24户,认缴出资金额1734万元。私营企业投资者人数2313人,雇工人数13075人,其中农村雇工人数比例较大。

(二)我局进一步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宣传力度,不断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提供全方位服务。但农民专业合作社今年发展势头较去年前年有很大的减弱,是因为在经历这两年的大宣传、大鼓励、大发展的高峰期后,处于理性回归、调整阶段。截至6月20日,实有农民专业合作社211户,比上年同期增加17户;出资额34702.5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4905万元;成员总数2133个。通观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册资金的变化,可以看出前几年农民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概念由模糊到了解,由观望到投身其中,充分说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理念及惠农政策已经深入人心。今

(三)个体工商户迅速发展。一是“两费”停征后,一些产品单一、项目单调、规模较小的“家族”式公司,为降低成本,将放弃公司组织形式而转为个体经营;二是随着“全民创业”工程和支持服务返乡人员就业工作的扎实推进,在鼓励农民工用自身资金、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就地创业的同时,我局主动在开业登记、收费减免、政策咨询、举办招聘会等方面提供优质服务,并为鼓励、引导返乡农民工兴办餐饮业、零售业等服务业及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设立方便快捷的绿色通道,全县个体工商户经营必将迎来一个快速发展的高峰期。

目前个体工商户实有户数7586户,实有资金数额28062万元,从业人员7351人。登记注册的个体工商户经营主要集中在批发、零售业,批发、零售业实有4102户,其次为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1321户,再次制造业965户,交通运输、仓储业478登记242户,住宿餐饮业421户。

四、市场主体中存在的问题

(一)从工商行政管理角度看:

1、部分市场主体生存周期短,淘汰率较高。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个体工商户和小型企业船小好调头的优势已逐渐丧失,每年既有一些企业诞生,也有大量的小企业停产、转产、搬迁或倒闭。

2、工商登记数据中吊销企业占全县登记企业数据的11.5%,造成工商电子系统数据的不准确,也将影响市场主体数据的不准确。

(二)从市场主体自身角度看我市市场主体发展。

1、企业制度创新不够。我县企业资本积累慢,经营者见识有限,从个体到私营,从无限责任公司到有限责任公司,从合伙经营到股份制,从家庭式管理到现代企业经营制度。按现代企业制度的标准来衡量,在现有的规模企业中,相当一部分企业还处于家族式管理 ……此处隐藏6157个字……不公正的责难和批评。同时在加强监管的同时,我们也发现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在小淀镇刘安庄市场,许多经营户在村民违法自行建造的房屋内经营,无法提供房产证明,所以不能够规范起照,但是考虑到保持辖区社会和谐稳定的原因,我们又不能严格按照法规办事,把这些经营户彻底清除。因此造成了一些经营户无照经营的现状。也希望在以上问题上,镇领导能够给与我们工作上的理解和支持。

六、目前我所正在进行的工作

1、食品市场专项检查。

我所目前正在严查不合格食品在市场的流通,包括含塑化剂食品、地沟油、不合格香精等专项工作,我执法人员正加大巡查监管力度,着力建构食品安全监管网络,打击制假售假行为,维护辖区市场的食品安全;

2、年检验照工作和小巨人企业扶持行动。

按照国家局的部署,我所目前正在开展年检验照工作和小巨人企业扶持行动。截至目前,我所已经年检600余户次企业主体、900户次个体主体,检查小巨人企业20余户次,督促不合格企业整改30余户次,对企业行政指导60余次。

5 小淀工商所 2014年6月31日

第五篇:罗湖区2014年上半年市场主体注册统计分析

罗湖区2014年上半年市场主体注册统计分析

2014年上半年,罗湖工商分局按照市局部署,大力推进“两化”战略,积极探索登记注册体制改革,强化登记注册队伍建设;同时紧密配合区委区政府提出的产业向“高端化、精品化”置换升级的目标,不断提高市场主体登记质量,实现登记与监管的无缝联接。现对罗湖区2014年上半年市场主体的基本状况进行简要分析。

一、2014年上半年罗湖区市场主体状况及分析

(一)市场主体注册情况及比较分析

1、新设立的市场主体保持较快增长势头

据统计,2014年上半年,罗湖区共有各类市场主体78167户(其中内资企业4408户,私营企业41148户,外资企业7865户,个体户24619户,三来一补企业127户),上半年新设立7155户,比去年同期增长17.5%。全市共有各类市场主体569835户,新设立38163户,罗湖区新设立市场主体约占全市新设立市场主体的18.75%,保持着较高的增长势头。见表一。

2、内资及私营企业新登记数有所减缓

上半年,罗湖区新设立内资及私营企业(含非法人企业)3314户,比去年同期下降4.44%。全市新设立14946户,比去年同期下降14%,罗湖区下降幅度低于全市降幅。总体而言,罗湖区内资及私营企业(含非法人企业)总量保持稳定增长,表明罗湖区具有较高的经济吸引力和竞争力。其中,今年上半年新设立内资企业121户(其中非法人企业105户),比去年同期下降10.4%;2014年上半年,罗湖区共有内资企业4408户(其中非法人企业2359), 1

比去年同期增长6.91%。表明罗湖区内资企业虽增长速度放缓,整体经济质量却是稳打稳扎,平稳发展。此外,从内资非法人企业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来看,分支机构、连锁经济发展有渐成潮流趋势。

3、外资企业数量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上半年罗湖区共有外资企业(含非法人企业)7865户,上半年新设立(含非法人企业)897户,比去年同期增长46.8%。全市新设立外资企业2711户,同比增长15.4%,罗湖区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全市增长速度,表明罗湖区推行的服务业优化升级、产业高端化、发展总部经济的战略取得成效,罗湖区对外资的吸引力不断提升。

4、个体工商户数量大幅增长

上半年罗湖区共有个体工商户24619户,其中新设立2943户,比去年同期增长46.5%。全市新设立个体工商户20149户,同比增长17.8%,相比全市,罗湖区个体工商户增速更快。经过2014年下半年的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检查、今年上半年关于加强重点行业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和清理无证无照经营专项整治的联合执法行动,促进了大批经营者前来办理营业执照。从新设立个体工商户的分布区域来看,东门商业街区、笋岗物流园区及其它相关专业市场区、翠竹水贝珠宝集聚基地、人民南商圈四大区域的增长数量最大,表明罗湖经济除传统的商业、服务业继续占主导地位外,物流业和珠宝业的蓬勃发展带动了周边个体经济的聚集发展,形成新的商业旺区。

5、“三来一补”企业总体呈萎缩态势

上半年,罗湖区新增“三来一补”企业1家,共为127户,比去年同期增长3.25%,但相对2014年末的132户而言,今年以来罗湖区的“三来一补”

企业总体呈萎缩态势。“三来一补”企业作为低端产业,多在罗湖区较偏僻的城中村区域内存在,与罗湖区产业置换升级的发展要求并不相符,整体趋势是不断走向衰退与名存实亡,但由于一些历史遗留原因,部分实际已名存实亡的“三来一补”企业未及时办理注销。

表一:2014年上半年罗湖区市场主体情况及比较情况表

(二)科技业、商贸业、服务业企业为罗湖经济发展主力,增速明显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从行业看,传统的商贸业和服务业依然为经济发展主力。上半年商贸业新登记3942户,增长18.24%;服务业新登记494户,增长49.7%。此外,新兴的科技业呈现迅速发展的势头,今年上半年新设立科技业企业576户,比去年同期增长13.6%,高于全市同期5.1%的增长率。物流业新设立数为205户,与比去年同期新设立206户基本持平,物流业总体发展保持平稳。见表二。

表二:2014年上半年罗湖区主要行业市场主体登记及变化情况表

行业。

二、企业登记注册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加强对办公场所用途的规范管理和监督

目前,罗湖区存在商业区内规范办公场所不足且租金高企引起自行间隔小面积经营场地分租、转租、合租现象,例如在鸿昌广场大厦39层、东方广场大厦3楼、海外联谊大楼4楼等办公楼里,一层楼用简易材料间隔成从2平方米到10平方米不等的多个小房间,每个公司一个小房间,但这种公司多不在现场办公且换手率非常高,给工商登记注册和企业监管带来了新的难题。此外,规范办公用途写字楼不足,各类改变用途建筑物用于办公或商业,需要进一步规范,以更好为罗湖经济发展服务。随着罗湖原商业旺区内可发展空间越来越少,笋岗仓库区、翠竹水贝、清水河、莲塘工业区内建筑用途原为仓库、厂房的场所成为新的经济发展旺区,但规划用途改变使用功能的经营场地难免存在消防安全隐患,需要相关部门进行规范和加强监管,为罗湖经济发展再开辟新的黄金商圈及打造品牌效应的行业区域。

(二)引导内资及私营企业做大做强应是经济发展的重点

罗湖现有内资及私营企业45556户,占全市内资及私营企业总数的18.15%,从罗湖现有空间面积来说,企业数量的增长已不是首要追求目标,企业经济发展质量,包括企业规模、资本实力、品牌效应、行业发展前景等方面的软硬件实力才是进一步提升罗湖经济向高端、精品发展,实现产业置换升级的重点目标。建议在现有行业聚集打造品牌区域的基础上,有关部门出台一些扶持政策,引导内资及私营企业做大做强。

《工商局上半年市场主体分析报告[此文共10425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