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使前路长夜漫漫,我们并肩前行
一、案例背景
(一)案例基本情况
陈某,男,1987年12月19日出生,户籍:**市**街道董二村,已婚,高中文化。陈某的父母都是十分的勤劳本分的人,家里条件虽说不上富裕,但一家温饱不成问题。
2004年开始,陈某接触并沉溺于网络游戏,学习成绩一落千丈,开始厌学、逃学,辍学后不久便与社会上的不良青年交往。2006年3月13日,在“狐朋狗友”的怂恿下吸食毒品海洛因被派出所初次查获。2010年,在父母亲友的支持帮助下陈某结婚成家,父母还在其名下集资买下一家店铺让其经营贴补家用。本以为有了家庭的责任重担,陈某不会再去社会上鬼混,可好景不长,陈某又接触赌博,欠下巨额赌债。2013年,在网贷和信用卡的巨大债务压力下,陈某复吸毒品。2016年7月一晚上陈某扬言要卖掉店铺以此抵债。遭到父亲的强烈反对,突然精神异常,对父亲拳脚相向。一场激烈争执过后,陈某父亲心脏病突发,当场晕厥。事后清醒的陈某后悔不已,主动向公安机关投案自首。2018年3月14日,陈某某被提前解除强制戒毒,列为社区康复对象。
(二)服务对象面临的问题
1.个人问题。陈某文化程度低,自我控制力弱,高中时期接触到一款传奇类网络游戏就被其深深吸引,熬夜、逃课,上黑吧,终日沉迷其中。对毒品防范意识弱,结识社会上的问题朋友后频繁出入娱乐场所,轻易相信并吸食被朋友称为能“解忧愁”的毒品。脾气暴躁、从小自我,一旦遇到不如意的事就乱发脾气。
2.家庭问题。陈某有一个哥哥,对家里人照顾有加,每当父母弟弟遇到经济问题时总是第一时间给予帮助。因此相较懂事的哥哥,父母更加关心弟弟。又由于陈某的父母干的是起早摸黑的活,每天夜里做糕点,白天拿到菜市场去卖,鲜有时间去管教孩子,每当陈某遇到困难时,父母总是在物质层面尽可能地满足,用礼物代替陪伴,这导致陈某从小缺少呵护陪伴,习惯乱花钱,花大钱。婚后陈某多次深夜外出赌博,吸食毒品,妻子对其失望至极,且有一对儿女需要照顾,无心理会。
3.人际关系问题。陈某的赌博、吸毒行为,皆因在社会上盲目交友,跟风所致。且多年的涉毒经历严重破坏了陈某的社交圈,周围的亲戚朋友都对其另眼相看,每逢过年过节时陈某都要被调侃一番。社会普遍歧视吸毒人员,对其接纳度较低,加大其就业和融入社会的难度。
(二)服务对象面临的需求
(1)戒除毒瘾。需让陈某认清毒品和赌博给个人、家庭带来的严重危害,必须坚定信念,戒除毒瘾。
(2)家人关心理解。重新获取家人的信任和关心,与陈某一起直面困难是陈某能否成功戒毒的关键。
(3)提升社会交往能力。完善社会支持系统,重塑朋友圈,重新获得外部的认可和尊重,参与社会活动,与正常人同等对待。
(4)满足物质生活需求。没有工作,整天胡思乱想会增加复吸概率,一份工作能有效规律陈某的日常作息,解决家庭经济困难。
二、服务目标与服务计划
(一)服务目标
长期目标:远离“毒友”,找回自我,戒断毒瘾,回归社会。
短期目标:
(1)帮助陈某稳定情绪,增强戒毒信念,学会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缓解自卑感。
(2)缓解家庭信任危机,牢固夫妻感情,提高家庭责任感。
(3)增强适应社会环境,制定适合的社区康复计划,重建社交圈,鼓励就业,摘掉标签。
(二)服务计划:
1、通过与陈某及其家人的关心交流,了解陈某近况,签订社区戒毒协议,建立平等、尊重、信任的专业关系。
2、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调节情绪,解开心结,帮助树立戒毒动机。
3、开发兴趣爱好,转移陈某注意力,帮助陈某远离对赌博和毒品的依赖。
4、挖掘陈某优势,整合社区资源,为其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协同寻找工作,坚定信心,承担起家庭责任。
5、鼓动家人、村干部、志愿者日常多主动与陈某沟通交流,给予慰问关心,让陈某感受到来自社会和家庭的关爱,增加其戒毒决心。
三、服务实施过程
(一)实施过程
第一阶段:关系建立
2018年3月,在其母亲陪同下,陈某来到街道禁毒办报道。只见他神情呆滞,面色憔悴,身材矮小纤瘦。社工邀请他及他的母亲坐下后,开始说明社区康复协议有关规定,解释协议内容。话音刚落,陈某激动地大喊道“你们都看不起我”。随后,社工以耐心、细致的态度请陈某到谈话室单独聊谈。经了解,原来陈某的父亲本就患有心脏病,经陈某刺激,病情恶化并引发脑梗塞,虽及时抢救保住性命,但大部分时间都得卧病在床。自从父亲病倒后,陈某后悔万分,决心断绝毒瘾,重新做人,可是周围的亲人都不待见,陈某在无助的深渊中无力攀爬,一次次又跌入深谷。社工随即表示,“戒毒期间我们会全程陪护,有什么需求和难处都可以向我们倾诉”。之后社工与陈某签订了《社区康复协议书》,并根据陈某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戒毒方案。初次见面,社工耐心聆听,通过共情与陈某建立了平等、尊重、信任的专业关系,为开展整个帮教服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第二阶段:心理干预
经过一段时间的正常帮教谈话,社工发现比起毒瘾,陈某心理问题较为严重。童年父母陪伴的缺失养成了较为孤僻的性格,易偏激冲动。禁毒办邀请了专门提供心理咨询服务的专家进行心理干预,评估心理状况,开展心理辅导,专家就当初吸毒的原因及个人成长历程给予陈某精确的建议和应对方法,同时开展禁毒宣传相关知识和法律常识教育,让其了解毒品的危害,养成良好的法制观念。陈某有时在戒毒过程中毒瘾发作痛苦难忍,社工便鼓励其参加美沙酮维持治疗,不要心急,积小步成大步,终有走出困境的一天。
第三阶段:改善家庭关系
自从父亲病倒,陈某心中有愧,极少回老家探望,而母亲也要终日陪护照顾,分身乏术,妻子一个人着两个娃也是照顾不过来。陈某与家庭的距离越来越远。社工意识到帮助陈某克服毒瘾,改善家庭关系是关键。通过多次家访活动,发现陈某父母和妻子都对陈某的多次吸毒经历表示失望,虽期望陈某早点脱离毒瘾的魔爪,但都力不从心。为了缓解陈某僵化的家庭关系,社工鼓励陈某主动面对,多回家看看,主动承担起作为儿子、丈夫应尽的责任;对陈某父母,社工强调言语上的鼓励也是一剂强大的安慰剂,陈某现在回头完全来得及,但需要他们的配合帮助,一句关心,一句支持远胜过一味的指责和谩骂。同时社工慢慢开导陈某的妻子,冷漠是对一个人最大的惩罚,只会把陈某推向深渊,让整个家庭越来越糟,若能用爱弥补陈某成长中缺失,多一份关怀,不仅能帮助陈某断绝毒瘾,也能早日让家庭生活回归正轨。
第四阶段:摘标签,重建朋友圈
陈某吸毒源于毒友怂恿,要到达戒除毒瘾的目的必须彻底杜绝与毒友的联系。经了解,陈某过去的朋友中大部分或锒铛入狱或不知去向,只剩下少数部分人,经过多次沟通陈某也明白应该与他们断绝交往,但由于陈某朋友少,加上毒友和赌友们频繁骚扰,一时难以彻底断绝。为了让陈某与过去“恩怨”一刀两断,社工建议陈某更换手机号,同时让陈某哥哥主动联系陈某的同学和童年玩伴,让他们自愿主动联系陈某,与陈某交流交往,带其融入新的交际圈。
第五阶段:挖掘兴趣,保障就业权利
当年陈某不堪追债人的骚扰,早已把父母留下的店铺转卖抵债,如今离开赌博圈,解决工作问题是陈某安稳生活的前提。社工经过与陈某哥哥沟通交流发现,陈某小时候就特别沉迷汽车配件,学生时期就经常去一些垃圾场翻找一些小小的汽车零件,有时候是硕大的齿轮。哥哥每次去陈某房间,常看到陈某一个人默默地在角落里拼凑着这些零件,从小小的一坨,慢慢地变得各有形状。针对这一发现,禁毒办主任立刻联系鸿蒙汽配有限公司叶总,经谈话同意,2019年5月某日上午,街道主任和社区工作人员一起带领陈某来到鸿蒙汽配有限公司,在叶总的接待下,陈某参观并熟悉了一下工作环境。最后在会议室由社工简单向叶总介绍了一下陈某的性格特点,并说明陈某想摆脱之前的圈子,重新来过的强烈意愿。由于公司正缺人手,叶总表示愿意给陈某机会,并鼓励陈某好好发挥专长,认真工作。经过一段时间工作,陈某不但学到了工作技能,增长了技能,还认识了很多人,有了新的朋友圈。
四、服务效果评估
个人评估:陈某对自己及周围环境的改变非常感慨,曾今叛逆的他整日混迹“江湖”,沉迷赌博和“毒友圈”,本以为再也回不了头。如今才发现有那么担心自己的家人朋友,还有他喜欢的工作,非常感谢社工这些时间的帮助和服务。
家庭评估:陈某的妻子表示她看到了陈某戒毒的决心,以后不会再放任他在社会上鬼混,会更好地关注他的心理需求,做好家庭监督和约束,帮助让他顺利的巩固好康复成果。
社工评估:社工在个案中全程耐心服务,跟踪陈某的心理状态转变,结合多年工作经验,把握要害在最佳时机采用最合适的方法给予帮助。现在,陈某最初的消极、沮丧情绪逐渐退去,生理上的毒瘾慢慢戒除,心理对毒品的依赖渐渐消除,取而代之的是对未来生活美好期望。
五、总结与反思
几乎每个吸毒人员背后都有不得已的苦衷,对于刚接触的吸毒人员,社工要做的就是善于倾听,理解他们,建立平等尊重的信任关系,在最寒冷阴暗的角落点上一支蜡烛,引导他们走上正确的方向。
服务过程中,我们发现陈某的毒瘾并不是特别强,最阻碍他戒断毒瘾的是心理问题,是周围人的环境问题。因此我们社工从心理入手,从社会环境入手,在最关键的问题上帮助吸毒人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回归正常生活,同时动用家庭的管控力量,实现生理脱毒和心理脱毒双丰收。但是禁毒社工除具备禁毒的基础知识外,对社会工作、社会学、心理治疗、法律等方面知识不太了解,帮服对象大多还是凭借经验,缺少专业的知识,因此在后续工作中,禁毒社工要多参加技能培训,努力提高自身的服务水平,让更多吸毒人员彻底断掉毒念,真正回归社会。
文档为doc格式